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康怡孝和”
情况小结
依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长治市上党区职业高级中学根据老龄化国情开设“康怡孝和”特色文化教育品牌课程。一年多以来,除正常开设课程外,学校已成立培训班近2个,惠及师生600人次;组织老年人心理需求和老年人生活照料知识讲座4次,举办公益服务2次,惠及群众2000余人。“康怡孝和”特色文化育人品牌系列活动,加强了广大师生和周边群众对老年人照护的认识和了解,将关注点聚焦到了老年人身上,体会到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让周边的老年人感受到了关爱,增强了他们的幸福感。我们身体力行的做到了对“尊老爱幼”这一优秀品质的传承,有效地推动了当地人们对“百善孝为先”的深刻思考。
一、实际建设过程如下:
1、初步构建“康怡孝和”文化传承平台。开设“康怡孝和”课程,培养养老照护接班人。
2、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邀请了专家走进校园与师生近距离教学。同时通过签订校外实践基地等方式,使得师生可以进入护理院进行实习。
3、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学校将特色文化育人品牌校园活动常态化,邀请专家和学者讲授老年人心理需求及老年人生活照料相关知识,聘请专家进校园进行技艺传授、实地授课,举办了面向社会的公益服务,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各类老年人的需求。
4、加强了“康怡孝和”品牌的宣传力度。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阅报栏、编印宣传册、社团活动等校园文化载体,介绍“康怡孝和”的基本知识。2023年9月以来,学校先后组织“康怡孝和”公益活动、下乡交流、专题讲座等活动。开展展板宣传、发放资料和实践活动等系列活动,增强了师生们对“尊老爱幼”的文化认同感。
二、成果及意义
1、提高了“养老”这一民生问题的关注度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特色文化育人品牌活动的开展,彰显了“康怡孝和”的重要性。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主力军,通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督促青少年关注民生,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丰富了学生情感,在“康怡孝和”特色文化育人品牌的建设过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老年人的需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老年人的关爱之心,传承我国“孝”文化和“尊老爱幼”的优良品格,同时也带动了家庭、社会等对老年人的关注和关爱。
3、培养了可以让老年人“老有所依”的后备人才,只有在青年人的心灵里播下“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种子,才能使青年人充满仁爱之心,将我国的“孝”文化源源不断的传承下去。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关注老年人,热爱康养事业。
三、不足之处
1、缺乏部门合作和社会支撑。特色文化育人品脾中特别是康养照护应用实践的发展还需要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进一步深入合作,比如对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来说是职责,符合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要求,通过学校教育培养热爱康养行业的优秀人才;对社会来说,还要重视养老问题,通过社会教育和社会支撑助力我国老年人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2、特色文化育人品牌的宣传推广和运行模式需要进一步实现企业化运营。虽然全省各地开展了特色文化育人品牌推广活动,但是由于都是学校老师或者兼职老师兼职进行相关专题活动推广和运营,由于活动经费、奖惩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使得在活动举办和策划上,人员积极性不高、活动质量打折扣、协作单位主动性有待提高,使得活动成果大打折扣。
四、今后发展方向
1、建立网络传习平台和培训交流空间,扩大特色文化育人品牌教育受众群体,扩大示范效应。
2、每月至少开展两次学术交流,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思想。
3、设计及创建校园特色活动项目,通过开展校园活动、下乡入户、社区服务等方式扩大项目影响力,打造一支“康怡孝和”的学生队伍。
4、将“康怡孝和”与专业课程深度结合,将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融入课程之中,编制项目化教材,制作优质课件和电子教案,编写与教材配套的课程实训大纲及实训项目指导书,建立试题库和技能鉴定库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2023.11.20
文章来源: 上党区职业高级中学校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