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


(2021-2022 学年第一学期)

  为了更好地宏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强化民族精神,也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丰富语文知 识的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夯实师生的文化功底,陶冶高尚的精神,营 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本学期的中华诗词教学从以下方面 展开:
一、讲授趣味诗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首先选题上,侧重于经典作品和名人名家的典故、轶闻趣事等,将中华 诗词的学习和诗(词)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细节、为官之道、从政经验等等个 人事件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有 利于诗词的学习和传统文化的渗透,丰富了学生的诗词知识范围,拓展了学 生的诗词文化底蕴;其次教学方法上,注重将中华诗词的学习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机结合起来,将声、色、画、艺融为一体,课上学生学习一首诗词, 其实是在进行多方位的传统文化和文化技艺的熏陶,而且,课后学生可以选 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这些诗词,或自吟自诵,或表演诵读,或换调改唱, 或改写文体,或诗词配画,或诗词写作......把中华诗词继承弘扬的主动权 交给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中华传统诗词的积极性,自觉自愿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达到真正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丰富诗词内容,保证学生学习的数量。
  中华诗词内容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名家辈出,名作众多。而要从浩瀚的传统诗词中选择出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代表性内容进 行深度挖掘,并生动展现,才能激发起中职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 爱之情,才能激发起他们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使命感,也才能 激发起他们为实现这一历史使命而努力学习文化、锻炼技能的责任心。 为此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主要分成两个教学板块--唐诗、宋词和三个 专题讲座--屈原与《离骚》、现当代诗词、毛泽东诗词,从中选取耳 熟能详的诗词作为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诗词内容,是学生有丰 富广泛的选择余地。除了课堂上中华诗词文化的学习,学校还通过建 设诗词文化长廊、成立诗词社团、开展校园广播、线上诗词朗诵等多 种多样的形式展现中华诗词,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学习中华诗词的内 容,而且不尽限于此,学生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 诗词作为学习内容,这样就充分保证了学生学习中华诗词的数量。
三、强化教学管理,抓好学生学习的质量开展。
  首先,要端正学生学习中华诗词的态度。有的学生片面地认为这是课外 学习,是副科,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及时完成作业。因此,教师要耐心地和 学生讲解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中华诗词是自己的使 命责任。每节课及时检查课堂教学效果,检查诗词背诵情况,对没有掌握学 习内容和没有背下来或没有背熟的及时督促,使学生养成背诵习惯和背诵能 力;对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每学期指定背诵计划和具 体的背诵目标,适当增加数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吃饱、吃好,保证学生学习
的质量能上一个台阶。此外,向家长朋友大力宣传学习中华诗词传统文化的 必要性和前瞻性,以便于在家更好的督促和监督学生学习中华诗词传统文化,家校联手,更好的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质量,争取继承和学习中华诗词传统文化的最好状态和最佳效果。
四、开展多样性校园文化活动,夯实师生的文化功底。
  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学习中华诗词传统文化,除了学校开设的中华诗词课 程,我校日常工作实践中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和育人宗旨,加强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校园文化结合、文人精神与职业技能相结合, 通过建设校园文化长廊、成立诗词学社、诗词文化品牌宣传活动、诗词进课堂活动、经典诗文默写竞赛活动、校园广播(诗词朗诵)、线 上语文朗读大会、喜马拉雅平台朗诵等多种形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多方面多角度参与人才培养,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示范和引领作 用,力求培育出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时代人才,实现立德树人,共建共赢。
  总之,这学期通过多种形式的中华诗词学习活动,让师生在学习中感 悟人生真谛,懂得做人的道理,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品质,真正的培养出有文化内涵的高素质人才。
2021.09